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发源地,浙江台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次登岛、两次回信”的殷切嘱托,将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工程,创新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
构建“大中小学贯通”的思政育人大体系
思政教育应当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和价值观形成规律,实现循序渐进、连续培养。为破解以往不同学段思政教育“各管一段”“重复交叉”的困境,台州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内涵,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求同存异、和合为美,系统构建纵向贯通、有机衔接的思政育人新体系。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台州率先出台市域层面的《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聚焦课程建设、教学比赛、师资培训、任务清单、学术会议、教学展示、条件保障等关键环节,推出20余项配套举措,构建多维支撑的制度矩阵,形成“党政领导、教育部门推动、高校牵头、大中小学共同参与”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模式,实现了区域思政教育生态的整体性优化与系统性跃升。
二是坚持课堂为本,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大思政课”的生命在课堂。台州着力把“大思政课”讲活讲透,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学段落实国家课程目标要求,开发十余个覆盖全学段的教学主题。以“共同富裕”主题为例,小学阶段通过讲故事认识典型人物,初中阶段借助案例分析理解政策,高中阶段开展课题研究探讨实现路径,大学阶段则深化理论阐释与创新,形成螺旋上升、有机衔接的内容序列,有效避免重复与脱节。同时,积极推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学科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三是注重创新引领,建立一体化动态评价体系。思政教育具有精神性强、成效多元、传统评价难以精准衡量的特点。台州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评价路径,率先在全省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指数,着力构建标准化、可操作、易推广的评价标准。比如,形成教师一体化发展指数模型,针对思政课教师设立教研活动、教学资源、教学奖励、教学研修、社会效益、其他特色等6个维度的评价指标,通过样本采集、数据建模与动态分析,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管理。不仅实现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的转变,更为学校改进和教师发展提供了常态化实证支持。
打造“融入城市血脉”的思政育人大场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台州坚持以社会为“大课堂”,以地域文化为“活教材”,努力实现铸魂育人、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目标。
一是融入城市精神。台州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并升华为城市精神。全市学校深入挖掘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时代价值,精心培育“垦荒精神立心”育人品牌,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构建“垦荒青少年”培养新体系、共育新格局。在理论育人方面,编写并推广使用《大陈岛垦荒精神》等地方读本,让大陈岛垦荒精神跨越时空,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中传承弘扬,持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实践育人方面,充分发挥垦荒精神研究中心、垦荒纪念馆、党史馆、博物馆等教育基地作用,开发“垦荒+”系列实践课程,比如“垦荒+研学”“垦荒+劳动教育”“垦荒+文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参与,将垦荒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融入生活空间。台州聚焦构建全域思政育人新阵地,推动思政教育“走出围墙、走进城市”。加强教育、宣传、文旅等部门协同,推进全市研学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军营、工厂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场所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将思政教育嵌入学生日常生活环境,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启迪和价值塑造。串联革命纪念馆、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红色根脉资源,创新开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踏寻红色台州”沉浸式教学场景,构建可交互、可体验的虚拟学习环境。同时,依托知识图谱技术设计50个大思政课数字实践项目,实现红色教育资源的可视化呈现,使思政教育兼具“真理的味道”与“时代的鲜味”。
三是融入社会治理。台州积极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引导学生在感知社情民意中厚植爱国爱乡情怀。一方面,充分挖掘社会治理实践中的育人资源。引导学校教师活用本地村民自治、乡村振兴、企业科研、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带领学生深入现场调研和访谈,促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融会贯通。组织学生参加“卡尔·马克思杯”知识闯关、政治小论文评比、模拟政协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推动思政研究成果服务城市发展。依托高校组建专业化思政课智库团队,结合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开展专题调研和精准服务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
组建“共生式成长”的思政育人共同体
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协同开放的支持体系。台州坚持以共同体理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搭建多元和合协作的平台,推动教师、学校、区域之间交流互鉴,实现优质资源的全域共享和育人能力的整体提升。
一是完善师资发展体系。思政工作队伍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台州加强工作保障与资源支持。出台《台州市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台州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实习(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面增强思政工作队伍专业素养。开发“和合思政云”数字资源库,根据大陈岛垦荒精神、法治教育等12个一体化教学主题谱系,立体化集成235套数字化资源(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三合一),形成高效共享的课堂教学资源矩阵,助力思政工作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组建由高校教授、博士、中小学教研员、骨干教师及校外专家构成的教师共同体,建立各学段虚拟教研室,定期开展联合集体备课。目前已培育2个省级金课团队、66个市级示范课团队、N个县市区级优质课团队。
二是组建市域学校联盟。依托台州学院,成立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同步组建指导委员会和市域一体化建设联盟,吸引两批联盟学校共80所,实现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全覆盖。联盟形成了“指导委员会—研究中心—联盟学校”三级运行治理体系,从制度设计、教学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系统推进一体化改革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中心积极引入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力量,充实一体化研究专家库,为联盟学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三是打造跨省协作平台。近年来,台州以“浙江台州—辽宁锦州/新疆阿拉尔”的跨省跨市共建为起点,积极拓展与新疆、辽宁、青海等省份高校及教育部门的合作,建立“一体化建设东西部联盟”。联盟在教学展示、课题联报、论文联写、研修联培、会议联办、教学科研成果奖联育等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深度协作,助力跨区域共同发展。近三年连续召开
7次全国或全省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和教研会议,比如国家文化安全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真理的味道”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地方创新实践论坛,显著提升特色思政品牌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发布于2025年10月29日《人民教育》
https://mp.weixin.qq.com/s/BDWwLgFCReOMJ2lZs0De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