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台院  >  媒体聚焦  >  正文

向课堂评价要质量:以课堂评价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王少非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5-04-17      浏览量: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教师日常专业工作时间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现实表明,这项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促进教学的潜力。质量是教育教学永恒的追求,高质量更应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和具体表征。而要提升质量,狭隘地关注教学本身是不够的,必须将课堂评价视为质量的重要来源,向课堂评价要质量。

向课堂评价要质量,就需要课堂评价实践的全面改进;课堂评价实践的改进需要新的观念、策略,也需要可用的课堂评价技术。

课堂评价观念:超越“标尺”,成为“杠杆”

评价经常被视为一把标尺,是衡量学生学习或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某些总结性评价而言,这种认识大体不差,然而,对于课堂评价而言,这种认识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课堂评价本质上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层面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活动,目的在于为师生后续的教与学决策提供依据。在教学中,有一条古今中外得到广泛认可的“铁律”,那就是,必须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搞清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正如没有对当前所在位置的精准定位,导航仪就不可能实现其导航功能,没有对学生已有学习的准确把握,教学也就不能引导学生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课堂评价作为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活动,正是搞清学生“已有基础”的关键手段,更是影响后续教学决策的关键因素,因而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就此而言,课堂评价与教学共同构成了质量的两大支柱,理应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

课堂评价策略:回应教学需求,促进教学改进

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不是因教学常规而发生,也不能是为评而评,而是要因应教学的需求而发生:教学中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做出这样的决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借助于什么样的评价才能获得这些信息。具体而言,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有四大策略。

设定清晰明确且与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目标,并确保学生明确目标。质量意味着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只有评价所收集的信息关乎学生当前学习状况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支撑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目标必须与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保持一致,必须清晰明确,且以学生可理解的方式与学生分享。

运用可靠的方法来引出对于改进有意义的可靠的学习证据或信息。不同的信息经常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引出或获取,评价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目标。要获取对改进有意义的信息,一要保证评价任务指向于评价目标,二要保证评价任务能够准确鉴别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正确地运用评价结果。这是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的关键中的关键,任何评价对于改进的作用都是通过相关人基于评价结果的行动来实现的。评价结果不能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判断下结论,而是要用来支持改进。教师和学生都应成为评价结果的重要用户,教师运用评价结果作出有益于学生学习的调整,学生运用评价结果来调整自己的学习。

让学生全程全面参与的评价。课堂评价要成为质量的支柱,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就不能只是评价的对象或被动参与者,而应成为评价的主动参与者,作为主体全面深度参与从目标设定到结果运用的课堂评价过程,经历评价实践,发展对于未来终身学习至关重要的评价能力。

课堂评价技术:融于教学,简便易行

以往的教育评价理论涉及到诸多技术规范,如效度、信度等,但其中很多技术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课堂评价。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需要独特的技术,以能支撑其在教学过程中快速实施快速运用。课堂评价技术不限于收集信息的技术,课堂评价的全过程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从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策略出发,课堂评价技术至少涉及到以下七大类:

目标设定技术:如解决“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设定评价目标”“如何确定多种目标的优先顺序”等问题标准分解、目标排序等技术;

目标分享技术:指向于让学生明确评价目标的“解释”“外延列举”“共同建构”等技术;

引出证据的技术:指向于快速获取可靠信息的“信号灯”“出门卡”“随机提问”“为搭档代言”等技术;

解释证据的技术:指向于让证据或信息有意义可应用的“述评”“按目标类聚”等技术;

有效反馈的技术:指向于让学生获取、理解和运用评价结果的“合作订正”“重评”“备选评语库”等技术;

有效干预的技术:指向于有效的后续教学干预的“重教”“差异化作业”“动态分组”等技术;

促进学生参与的技术:指向于促进学生参与评价全过程的“交互提问”“另类作业”“展示站”等技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