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站资料  >  校园动态  >  正文

《台州晚报》整版报道李建军教授

作者:陈剑      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5-09-09      浏览量:

编者按:8月1日《台州晚报》以《李建军:执教古代文学激情满怀》为题,报道我校科研处副处长、人文学院李建军教授,现全文转载如下:

他执教台州学院古代文学,属于台州拔尖人才中最年轻的一批,他叫李建军,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参与《民国台州府志》整理与研究,还应邀到台州多地讲学——

2015年5月19日,台州市终身拔尖人才和第七届拔尖人才名单公布,台州学院共有10位教师上榜。李建军是该校拔尖人才中最年轻的一位。

“申报该人才项目之时,我完全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学校公示被推荐人选及申报材料,比较之后发现自己是小字辈,当时想打退堂鼓,后来组织部的同志鼓励‘开弓没有回头箭’,于是我壮起胆子继续申报。评审结果出来后,感觉评审还是比较公正的。同时感觉压力山大,因为往往‘盛名之下,难副其实’,自己今后应有更好的成果,方能‘实至名归’。”李建军告诉记者。

从川大博士到浙大博士后

   李建军的父亲曾是一位乡村教师,后因家庭成分原因离职,成为一名手工匠人。家庭的重荷和生计的艰辛让他父亲身体变得清瘦,但乐观的心态和精神的充实又使他非常硬朗。“我爸每年春节都会在门楣贴上自己精心创作的春联,极富励志性。有一年,我和弟弟还在上小学,我爸写的是‘操薄技垒百年之业,育小苗培栋梁之才’。这副春联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李建军回忆父亲的正能量。

李建军从大竹县走出,来到成都十年求学,先后于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完成大学、硕士、博士学业。

“十年中,印象最深的是硕导万光治先生、博导项楚先生和师姐汤君女史,他们的指引让我感佩终身。十年中,感悟最深的是狮山上的川师和锦江畔的川大,两校山水之间的浸润和熏染,让我逐渐参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精义,并逐渐管窥到治学既要如山厚重不迁、又要如水周流无滞的堂奥。”李建军说。

2007年,李建军完成了五十多万字的博士论文《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2011年,该论文荣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随后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李建军进入浙江大学古籍所,师从束景南先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研究。

束先生擅长书法,客厅正中悬挂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小篆条幅。李建军每次到先生家,听先生娓娓讲述治学甘苦、学界轶事、学人得失,都有一种早春时节杨柳风轻拂身旁、杏花雨滋润身心的强烈感觉。

在浙大古籍所完成的70万字博士后报告,先后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项目顺利结题后,2013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先后荣获浙江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台州市第七届文化曙光奖。

执教古代文学充满激情

   2007年7月,李建军进入台州学院中文系,一直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工作。

“我读研之前毕业于师范院校,耕耘于三尺讲台数年,对教书育人情有独钟。”李建军说。

进入台州学院之后,他致力于课堂艺术的锤炼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进校不久,他就在台州学院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随后又荣获浙江省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省级优秀奖。由于教学有方,他连续七个学年在学校教学业绩综合考核中荣获“A”等。

学生毕业季,有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往往会想方设法来再听一次他的古代文学课,并以尚存板书的黑板和尚有课件播放的幻灯屏幕为背景,合影留念。2014年6月,学生特地送来了冲洗出来的合影照,并在照片纸袋的背面正中写道:“您的古代文学课是那么激情而富有感染力,我们难以忘怀。”

与台州文化接“地气”

   身在台州学院,自然格外关注台州,在李建军的学术活动中,“台州元素”昭然可见。“从事学术研究既要勤观天象、把握学术潮流,服务于时代,又要善用地利、对接区域资源,服务于地方。”李建军说。

李建军担任台州市博士联谊会副秘书长,同时担任《台州文献丛书》编辑部编委,参与台州市哲社规划重大委托课题和《台州文献丛书》招标课题“《民国台州府志》整理与研究”。

他担任台州市社科联、台州学院共建的台州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学术委员,积极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出版《南宋英儒陈耆卿》,发表《宋代名志〈嘉定赤城志〉的历史价值》、《谢伋〈四六谈麈〉考论》、《吴子良的为文大要与时代贡献》等相关论文。

应台州老年大学、临海老年大学之邀,李建军为老同志讲授《唐诗宋词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应路桥图书馆“南官人文大讲堂”、台州曙光医院、黄岩区委党校之邀,开讲《儒学与精神家园的重建》;应临海大田中学和天台平桥中学之邀,承担讲座《孔子与儒学》;应台州社科大讲堂、路桥中学之邀,开讲《东西交汇鱼尾狮——新加坡治国之道与儒教自由主义》;应台州市人事局之邀,承担《科研素养与方法》的培训讲座……

赴新加坡做访问学者

   李建军研究古代文学,同时又身体力行用古代文体进行创作。2012年初春他参加人文之旅仙居行,归来填了一首《卜算子》:“二月访仙居,春意山间闹。画柳青杨竞媚娇,更有山花俏。涧泉响叮咚,飞鸟多情叫。忽见群山环抱中,尖峰仰天笑。”李建军创作古体诗词之时也会写作现代自由体诗和散文随笔。“生活会因为文学而温润起来。”李建军如是说。

2012年11月初至2013年4月底,他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进行6个月访学,他撰写了《1980年代以来东南亚儒学与孔教研究述评》等调研报告,并在研究中心作《1980年代以来中国儒学发展思潮与精神家园重建》学术讲座,吸引了南洋大学中文系、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华裔馆、中文图书馆等机构的教职员、研究生、本科生前来探讨,受到大家好评。

狮城访学得到了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资深专家南洋大学李元瑾教授的细心指点。“我曾在圣诞节交换礼物之际写了一首七律:巍巍南大立学人,怀瑾握瑜德艺馨。桃李菁菁满天下,文籍灿灿轶群伦。鬓霜肠热传薪火,心赤发白聚精神。沥血呕心植棫朴,云南园内万木春。送给她,以示敬意。”李建军回忆道。

女儿是台州文科第一

   李建军一路走来,与家人的关爱尤其是妻子的支持密不可分。

他在博士论文的后记中曾这样写道:“在我读研期间,妻子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经济重担,两次孤身南下谋职以筹办家庭粮草。疾风知劲草,路遥识马力,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真情是我一生的财富。”

他在成都读研期间,女儿在老家上小学,女儿每次用稚嫩的语言、娟秀的文字给他写信,总激起他前行的精神动力。他来台州工作后,女儿上了中学,她的勤奋居然反过来鞭策他不敢在学业之旅上有丝毫懈怠。

“今年高考,女儿考出了台州文科第一、浙江文科第七的成绩,可谓是‘天道酬勤’。身教重于言传,‘润物细无声’的环境熏陶对孩子的影响更加真切,父母前行的足迹会引导孩子攀登的步伐。反过来,孩子如能成为父母最亲近的朋友,他们的正能量也会洗去父母的倦怠,涤荡成人的瑕垢。如此,父母与孩子就会形成相互激励的良性循环。”李建军坦言。

链接

   “李氏语录”

李建军拟了一条“李氏语录”——

宋人将进士及第前的应试之学称为“举子事业”,而将及第之后的经济(经世济民)之学称为“君子事业”,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及第之后方才开始真正的学问。套用过来,当下包括自己在内的部分学子为取得博士学位、教授职称而进行的学问,是不是也有较多“举子事业”的元素,而离真正的“君子事业”尚有较大差距。知耻近乎勇,愿与同道共勉!

名词词条

   李建军,1974年生,四川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古籍所博士后、宋学研究中心专家成员,台州学院中文系教授。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浙江省政府哲社成果奖二等奖、台州市政府哲社成果奖一等奖等科研奖项,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等人才项目。

新闻录入:潘 垚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