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人文学院主办的“AI&HI:人文学科数智化的挑战与机遇”主题高峰论坛在台州学院临海校区第一会议室举办。校长、党委副书记乐传永,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严钢出席并讲话。论坛由副校长、党委委员李建军主持。

会议现场
论坛开幕式上,乐传永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对人文学科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推动力和潜在挑战,探讨了人文价值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严钢在致辞中指出,人文学科数智化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期待人文学科在社会进步的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文学院院长罗争鸣主持主旨发言环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晓明以《准备好人机持久战:人文学如何回应AI时代?》为题,从人文教育面临的学生、教师“三不多”的问题出发,深入探讨了AI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强调AI应成为工具,为人所用。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黄保才以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为案例,详细介绍了《AI如何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强调要利用AI技术推动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朱春阳以《数字社会中的媒体价值重构》为题,从新闻媒体理论视角进行阐述,指出新闻媒体是社会传媒的中枢和社会权利关系的中枢,要求媒体具备参与和回应的能力,形成网络间各节点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以《智能革命与人类未来》为题,指出AI对人文学科的冲击具有颠覆性、不适应性,表示文科要在AI时代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适应性变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峰以《智能写作的未来与潜能》为题,指出人文学科应在短期内实现与人工智能的教学融合,推动跨学科联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复旦大学教授杨庆峰以《智能人文与智能文人》为题,从智能体概念、构建非理性智能体的人文资源,深入剖析智能体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智能人文的构建路径,表达了对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美好展望。
《澎湃新闻》编辑黄晓峰主持专题研讨环节。人文学院的娄欣星、屈燕飞、邱龙升、张呈忠、朱磊、郝金广、郝金广、李鉴兵等多位老师聚焦人文学科领域内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等不同专业方向,围绕这些学科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的转型进程,深入剖析所遭遇的各类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与参会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共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