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台院  >  媒体聚焦  >  正文

戏中人

来源: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4      浏览量:

上星期,台州学院人文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2级的同学们去了趟横店。

作甚?

官方说法是,立足“影视+文旅”双轮驱动开展研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短视频创作和文旅IP打造能力,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奠定实践基础。

研学为何选择去横店?

带队的陈日红老师觉得,这是废话。众所周知,横店是“东方好莱坞”。

而今,随着大量适配手机竖屏观看的微短剧在横店出品,这里又被网友称为“竖店”。有数据显示,去年,横店接待竖屏微短剧剧组超1100个,今年以来,这里已经承接了超过600个竖屏短剧剧组拍摄。眼下,每天都有十几个微短剧在这里同时拍摄。

陈日红说,数据告诉她,这里横竖都有货。

赵奕轩、裘思妍、林思齐、韩佳欣、包志强、阮佳蕾、郑张博7名同学组成的“剧组”,要拍一个3分钟的微短剧。

微短剧讲阮玲玉的故事。没错,正是红透半边天的民国“默片影后”。

编剧兼摄影师赵奕轩说着故事梗概。

阮玲玉爱上了纨绔子弟张达民,她以为可以托付终身,没想到,这货吃喝嫖赌,不学无术,欠了赌债只管向声名鹊起、片酬水涨船高的阮玲玉要钱。

后来,她遇到了富商“茶业大亨”唐季珊,也以为能相守一生,可又是遇人不淑,唐先生也不是什么好鸟,风流成性,偷欢上海名媛梁赛珍。

1934年,阮玲玉主演的电影《新女性》,因抨击当时的媒体腐败无能,遭到了当时“上海新闻记者公会”的反对。其间,传阮玲玉与导演蔡楚生互生情愫。

前任渣男张达民不甘被阮玲玉抛弃,于是联合“小报记者”一起搬弄是非,并把她和唐季珊一起告上了法庭,罪名是通奸。

用时下的话术说,当时的阮玲玉被造了“黄谣”。

女明星,通奸。“小报记者”们是懂“流量”的,自不能冠冕堂皇地攻击电影,恐失了风度,而有桃色新闻、私生活不“检点”的阮玲玉最适合开刀,于是,煽风点火,群起而攻之。

指责、谩骂……一时间,阮玲玉成了所有人的谈资和笑柄。旋涡中央的她,崩溃了,怎么就从光鲜亮丽、优雅高贵的“新女性典范”变成了私生活混乱、伤风败俗的“荡妇”。

一个把爱情、声誉看得极重的女人,该怎么逃?她逃不掉。

1935年3月8日,不堪其辱的阮玲玉服药自杀。一代影后香消玉殒,生命定格在了25岁。

大学生们要用3分钟讲故事,浓缩的是不是精华,自然要看本事。

他们激动、忐忑,心里更是没底儿。

忙乱中,戏开拍了。

拍摄从一个长镜头开始——

阮玲玉(林思齐饰)坐在沙发上,拧开药瓶盖子,取药服下。被告通奸的唐季珊(包志强饰)气急败坏,拿着刊登“爽文”的报纸,骂骂咧咧着入画,遂将报纸甩在阮玲玉脸上。

阮玲玉冷笑,起身说道:“通奸,哼,你一天不与我结婚,他们的唾沫星子就会把你我淹死。”

怒火中烧的唐季珊愈发不悦,一巴掌扇向阮玲玉……

由于忘词、笑场、走位不准、情绪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导演裘思妍不停喊“咔”、讲戏,再来过。她喊得口干,不停喝水,甚至上火,想发飙。

这个长镜头拍了很久,直到导演说“过”“保两条”,大家才松了口气。

下一场戏,拍的是女学生(韩佳欣饰)与报童(阮佳蕾饰)街角相撞。时间在指缝中流走,这条拍完已将晚,广州香港街景区亮起了霓虹。

与白天比,入夜的景区风情更胜。晚上7点刚过,景区工作人员便开始招募游客当“群演”,为7点半准时开始的《走进电影》演艺秀做着准备。

小组长韩佳欣无暇顾及这些,买来了火腿肠、饭团,大家分着吃,算是把晚饭对付了,好接着赶进度。

吃饭的间隙,大家都松弛下来。

阮玲玉要换装,摘下了“民国风”的耳环,开起了玩笑。说这耳环是闲鱼淘来的二手货,拍完了戏,指定要在闲鱼里卖了,好做到“物尽其用”。

赵奕轩坐在马路牙子上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可能是一顿操作下来,猛然发现,要成为一个好编剧,任重而道远。

韩佳欣招呼饰演蔡楚生的郑张博吃快点,好背背下一场戏的台词。

唐季珊已经葛优躺,说要缓缓,再来杯咖啡的话,最好不过。

……

晚上10点,景区要关灯闭园,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最后一场戏,阮玲玉、唐季珊和蔡楚生有一场关于“新女性”的讨论。台词量大,毕竟不是专业演员,随着NG的次数的上升,大家不免心烦,好在没有意乱,坚持就是胜利。

终于,赶在闭园前收工大吉。

回到酒店,小组开始复盘。不出意外,意外来了,备份素材的赵奕轩惊呼,一张SD卡不翼而飞。

前一秒,还说笑累并快乐着的几人,再也快乐不起来。一整天的辛劳,要打水漂了?

怎么办?分头去找。一部分人留在酒店翻箱倒柜,另一部分打车回景区开始地毯式搜索。

好在,那张卡只是静静地躺在一个书包的夹层里。

第二天,要在明清宫苑景区拍古装戏,大学生们早已迫不及待。

姑娘们早早梳妆,分外妖娆。古装剧尤其是古装偶像剧,稳坐她们手机里播放量的“基本盘”。于她们而言,此番研学,拍古装戏的情绪价值必然拉满。

姑娘们说,古装戏剧本以穿越剧居多。有从现代穿越到清代,也有从更古的朝代穿越而来,毕竟明清宫苑与北京故宫1:1复刻,叙事的年代无外乎明清,受了“条件”制约,任凭想象何等的天马行空,也只能穿越到这儿了。

于是,秦汉的美人在清宫里跳起了舞;隋唐的小姐犹抱琵琶半遮面,与挥着手绢的清朝格格擦肩、回眸、凝视,道一句:姑娘呀,你好生奇怪;殊不知,宋代的小娘子们,还躲在红墙琉璃瓦下咯咯直笑……偌大的宫殿里画风凌乱,到处是“风马牛不相及”。

春与人宜,小主、格格们的拍摄进度飞快。收工的杨玉环和赵飞燕在御花园里已然侃上了大山。

男同学们显然没有女生们对古装戏这般热忱。他们的关注点,更多的在那些真剧组里群演的身上。

都说,横店有20万“横漂”。赵奕轩想做个调研,了解他们的现状。

他说,每个人都想成为王宝强,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远胜考清华。“横漂”的群演们,一天等戏8小时,做个人肉背景板……现实绝没有电影《我是路人甲》里的温情。

怀揣明星梦的“横漂”们也知道,群演这行当,一分耕耘可能换不回一分收获。

可话又说回来,王宝强、赵丽颖的成功案例活生生摆在那里,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是路人甲》中有句台词“生活绝对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理想的路人甲”。他们或不求飞黄腾达,只许有朝一日,终于不再是“路人甲”,便算得人中龙凤。

赵奕轩又若有所思,眼神里似乎充满惆怅。

那天下午,师生们走进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开展“剧组探班游”,这是研学最后的行程。

“导演”和“男女主”上台发言、“点香拜四方”、派发开工红包……大家沉浸在“真像那么回事儿”的“开机仪式”里。

重头戏——剧组探班。在微短剧剧组,自然见不到大明星,郑张博稍显失落。他听说,这几天,“5000年大美女”鞠婧祎在横店拍戏,想去一睹芳容的还有包志强。

陈日红拍了拍他俩的脑袋,教育两人别拿海带不当海鲜。体会微短剧剧组的置景效果、短剧的拍摄过程,感受不同剧组之间的差异,是“探班游”的目的所在。

韩佳欣看得出神,感叹专业剧组的拍摄节奏快得超乎想象,华夏文化园构建的多元场景,绝然超凡,让微短剧拍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而这次研学,当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她刷新了许多认知,获得感满满。

陈日红说,这次研学是台州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尝试。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跳出课本框架,沉浸式体验剧组拍摄现场的氛围,真正理解镜头叙事逻辑与团队分工的重要性。

横竖都有货的横店,诚不我欺。陈日红还说,最重要的,同学们通过对接影视产业资源,能帮助他们建立对影视行业的新认知、拓宽职业视野,这次研学对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很有必要。

——发布于2025年4月4日《台州日报》

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504/04/content_225271.html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