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传真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站资料  >  学院传真  >  正文

寻找古村记忆 聆听时代发展

作者:盛馨妤 黄雨葭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6-07-06      浏览量:

7月5日一早,外国语学院“家园之梦,共建干江”实践队在玉环县干江镇团委胡盼婕书记带领下,从镇政府出发,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正在开发第三产业的上栈头村。上栈头村被称为最干净、最长寿的村子,也是第一批创建美丽乡村的精品村。该村外接大鹿岛、鸡山岛,风景优美。村口,老人们坐在树荫底下摇着蒲扇,闲话家常。道路两旁小树挺立,小径蜿蜒,美不胜收。站在望海楼远眺,湛蓝的天空与蔚蓝的海水连接成一片,水天一线,展示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接着,实践队采访了老干部吴云林爷爷。今年75岁的他管理着村子里的财政和建设工作。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听他讲述着以前的故事。现在的上栈头村原来是片荒地,随着55年一江山的解放,很多人被带去了台湾,村民生活相当贫苦。新中国政府投入专项的补助的资金,秉承战天斗地的无畏精神,发扬垦荒精神,大力建设这片土地,才有了今天的繁荣。随后,他带着我们参观了乡土人文馆,口述“荠椋岙”传说故事。

告别了吴爷爷,外国语学院“家园之梦,共建干江”实践队来到了炮台村,采访了先进村干部——詹水土。詹村长凭借威信连续3届被选为村长。作为村长,他尽心尽职,勇挑担子拼命干,在风雨交加的台风天里,身先士卒,背着老人过山头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他无私奉献,做出榜样示范干,村里盖房子时,他先人后已,别人盖好后,才轮到自己;他俯下身子安心干,脚踏实地,坚信做实事,拒空讲;他讲究方法、科学干,带领群众,科学调研,因地制宜的进行旅游开发,包括沙滩游泳池及炮台。“做村民所想,应村民所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民心民意,才能切切实实地做到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从詹村长话语中,实践队的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的“踏实做事、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执着,体会到基层干部的艰苦和精神风貌。

通过一天的调研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垦荒精神的理解,加强了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深化了对的经济文明建设成就的感受,更多的是从先进干部身上学到了那一份对责任的执着。

新闻录入:宣传部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