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着“双百双进”,大学生下基层、推动实践育人的宗旨,人文学院“柚”见玉环——玉环文旦调研队日前抵达玉环县清港镇,开启了实践调研活动。
文旦产业是玉环的一项特色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为帮助文旦产业更好发展,人文学院实践队实地考察玉环文旦产业的现状,并来到清港,给当地民工子女们带来趣味暑假,给高温下作业的环卫工人送清凉。
前期,实践队来到清港镇新民小学。为丰富民工孩子们的暑期文化生活,解决学校放假期间家长的后顾之忧,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快乐过暑假,实践队成员开设了写字、唱歌、朗诵、绘画、折纸等课程。写字课,从象形字入手,浅出深入的教孩子们汉字形态变化的历程,并让孩子们动手“画”出古人的字;朗诵课,带领学生走进艾青的《太阳的话》,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将朝气蓬勃的风貌孩子们;折纸课,教孩子们折花篮,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绘画课,描摹自己的同桌,学生们用稚嫩的笔触在白纸上留下了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
孩子纯真烂漫的笑脸,是对实践队队员们最好的馈赠,也是此次支教的最大收获。
与此同时,实践队帮助玉环县清港镇政府,助力玉环杯水公益。顶着夏日的骄阳,实践队成员寻找街上高温作业的环卫工人,为他们送上政府准备的“清凉”;还寻找商家作为杯水公益中的爱心供水点,方便环卫工人们取水消暑。
接下来几天,实践队来到樟岙村的文旦基地、垟根村半边天文旦合作社、苔山塘文旦专业合作社还有凡海村葡萄园基地,进行深入的产业考察,倾听柚农心声。樟岙村党支部书记告诉实践队成员,如今村里基本上实现家家户户种植文旦,但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营销模式,村民大部分是拉着文旦到邻近的地方进行售卖,影响范围很小。实践队成员认为要大力的进行宣传和推广,来增加玉环文旦的知名度,因此为其开通了微信、微博公众平台,为玉环文旦能更好的“走出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实践队还参观了垟根镇文旦大院和世界名柚园,了解文旦的人文历史、药用价值,以及文旦节的各种特色活动。
据了解,人文学院“柚”见玉环实践调研队得到玉环清港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支教、公益和文化产业调研方面均有所涉及。通过短短几日的实践调研,在为清港带去了人文关怀的同时,也掌握了田野调查的能力,学会关爱他人,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