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我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站资料  >  媒体看我校  >  正文

风从海上来 旅游向东看 加快台州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作者:崔凤军、许利敏、李跃军      来源: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1-03-13      浏览量:


旅游,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既是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他指出:“旅游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旅游业资源消耗少、投资效益高、发展前景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投资环境,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事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他要求“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全域旅游要坚持走下去”。

“十三五”期间,台州旅游业蓬勃发展。2015年至201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从7436.03万人次增加到13169.58万人次,年均增长15.36%;旅游总收入从749.25亿元增加到1470.08亿元,年均增长18.35%,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拥有10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35家星级饭店、168家旅行社、46家高等级民宿、10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3家A级景区城、34家A级景区镇、1059家A级景区村庄。仙居县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临海、天台、三门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台石梁镇入选首批浙江省山地休闲旅游发展试点,天台寒山、仙居淡竹入选全省首批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

“十四五”期间,台州市旅游业要努力找准在国家和全省战略中的定位,既要保持名山和古城旅游优势,打造“天台山—神仙居—台州府城”世界旅游景区,也要实施“旅游向东看”战略,加大台州东部滨海带旅游开发,做大、做强、做亮“海”的文章,建设滨海大花园,树立台州旅游的新形象,打造山海台州新格局。


蓝色为媒,滨海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


自然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我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到2018年达到16078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7.80%。2019年实现增加值1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6%。其中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国滨海旅游市场规模达10.6亿人次,约相当于同期国内旅游市场的21.1%。由此可见,碧海蓝天、海浪沙滩、海鲜美食,加上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以海岸带和海岛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滨海旅游业,已开始领跑我国海洋经济增长。

放眼全球,滨海旅游亦是一派蓬勃,特别是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滨海旅游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广大群众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无论是观光休闲、避暑疗养,还是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海洋海岛都是优选空间和理想场所。根据《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9)》,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70个海岛旅游国家和地区,超过40%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超过20%,世界海岛旅游业出口总值达到610亿美元。2018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达12.79亿,收入达1.59万亿美元;全球国内旅游人次达108.2亿,收入达3.76万亿美元;海岛游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出境游1/3人次是海岛游。近二三十年来,滨海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沿海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

有专家预测,我国滨海旅游业长期向好,未来沿海及海岛地区接待游客人数有望保持年均20%-30%增速,前景值得期待。我们认为,2003年“非典”催生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勃发;2020年新冠疫情将催生滨海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宠”,海南旅游一房难求。

浙江省作为我国拥有最多海岛、最长海岸线、第二大海域面积的省份,滨海旅游呈现强劲发展态势。2018年浙江海岛地区接待游客接近1亿人次,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滨海旅游成为海洋经济新亮点,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着重要作用。


蓄势待发,台州滨海旅游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台州滨海旅游带的开发完全契合国家战略。

根据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的初步框架,“诗画浙江”空间布局是“4+1”,即四条诗路加一条黄金海岸带,强调要“大力发展滨海旅游项目,打造中国最美黄金旅游海岸线”“努力建成‘诗画浙江·海上花园’中国最佳海岛旅游目的地”。最美黄金旅游海岸线南到温州,北到舟山,建成后必将成为浙江旅游核心吸引物,但当前滨海旅游仍未见长,因此今后十年将会是全省旅游发展的重头戏。大陈岛、石塘半岛、玉环岛、蛇蟠岛、大鹿岛等作为这条海岸线上的重要节点,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海洋海岛旅游,构建海洋牧场、海洋运动、海水康疗、海洋食品养生等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开发邮轮游艇、休闲度假岛、海洋探险等高端旅游产品,打造中国最美黄金旅游海岸线样板区和重要节点,打造诗画浙江·海上花园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十四五”时期,台州市全力推动“全域旅游”的同时要重点突破,实施“旅游向东看”战略,加大东部滨海带旅游开发,依托东部县(市、区)海岸带,大力发展海洋海岛旅游,打造一批以海洋、海岛为特色的旅游龙头项目,集中力量做强海洋这篇文章,着力解决全市域旅游发展区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台州“山海水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誉转化为可感受、可体验、可回味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构建全省大花园、全域旅游新格局贡献台州力量。


依山面海,台州发展滨海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台州的“海”具有强大的文化地理基因。台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兼得山海之利,发展滨海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台州海域辽阔,形胜险要,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吾浙十一郡,唯台一郡连山,另一乾坤,围在海外,最为据险。”杜甫称赞“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台州海洋文化博大精深,这里既有历史悠久的海洋渔业文化、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港商贸文化、千古传承的海塘水利文化、可歌可泣的海防海疆文化,还有独具魅力的海岛旅游文化、浩气长存的海洋军事文化和富有特色的海鲜餐饮文化。横向对比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台州凭借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底蕴,是最能体现“大山大海”地理格局的沿海城市。

台州的“海”具有扎实的客源市场基础。长三角是全国经济的龙头,世界级的城市群,人口总量大、民富程度高,不仅是全国规模最大、消费能力最强的客源地,而且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台州地处长三角南翼、浙江“南北中心点、海陆交界处”,兼得山海之利,群山怀抱,依海而兴,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核心成员之一,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台州旅游如果能够在长三角区域脱颖而出、向前移位,既能吸引最大的客源地市场,深度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借梯登高,顺利打开走向全国乃至海外的市场通道。

台州的“海”具有重塑全市旅游空间格局的潜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10年代之后,以天台山、神仙居两个5A为特色的山岳型景区异军突起,台州府城创5A也迈出了坚实步伐,天台、仙居和临海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魅力,共同建构起台州旅游的高原,“山”的文章可谓精彩纷呈、可圈可点。但在“山海水城”“大山大海”的旅游资源结构中,全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明显不足,尚未形成有质有量的旅游拳头产品和重要品牌,“海”的文章亟待破题。“十四五”时期,需要在决策层面和执行层面、在行政层面和市场层面、在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迅速达成实施“旅游向东看”的战略共识,及时调动沿海县(市、区)的积极性、主体性,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主体作用,这是推动台州旅游产业全域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陆岛联动,谋划“一带两圈”台州旅游空间新格局


新时期迎来新需求,新征程呼唤新格局。“十四五”时期,努力构建“一带两圈”台州旅游空间新格局。

“一带”,即依托海岸带的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带,打造中国最佳海滨风情旅游线。台州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带,北起蛇蟠岛,南达大鹿岛,串联台州沿海“三湾六岛九门”,资源禀赋及空间条件都具备打造最具东海特色的海岛风情旅游线的坚实基础。这里的三湾,即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六岛,主要指大陈岛与一江山岛、头门岛与东矶列岛、蛇蟠岛、石塘半岛、大鹿岛与鸡山岛、海山岛。九门,是指沿海比较有名的九个门,如海门、头门、旗门、坎门、漩门、松门、楚门、龙门、横门等。

台州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带,南北陆上交通以沿海高速G1523为主轴、国道G228和省道S226等为副轴,串联沿海主要景区景点,打造150公里的“中国最美东海景观大道”。自北而南串联以下重要景区和资源:蛇蟠岛、三门核电站、健跳港、木杓沙滩、扩塘山岛、桃渚古城风景旅游度假区、长屿硐天、石塘半岛、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大鹿岛、鸡山岛、海山岛等。沿海高速及高等级国省道、相关县乡道,应按照最美公路要求进行景观改造,借鉴美国1号公路做法,加强自驾车旅游线进行景观设计和功能配套,构建旅游大通道。

第一个“圈”,即“都市文旅圈”,打造中心城市文化休闲旅游圈。以椒江、黄岩、路桥三个中心城区为节点,构成一个城乡一体的中心城市文旅圈,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台州文旅的信息中心、集散中心、交通中心、服务中心和旅游商贸中心。主要景观涉及章安故城、海门卫城与台州港区、海防文化与海港经济、智马小镇、沃尔沃小镇、绿色药都、台州湾野生动物园、十里长街海商文化长廊、绿心、澄江两岸、鉴洋湖湿地、划岩山、原大石化区块、洪家场浦水利风景区、香严禅寺等。

第二个“圈”,即“5A文旅圈”,打造台州西部诗路文化与山岳生态休闲旅游圈。该圈以临海市、天台县、仙居县为主体,共同构成以名山和生态景观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圈。以传统旅游资源为特色,有代表性地展现台州的山岳文化、古城文化、和合文化和佛宗道源、唐诗之路等,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诗路文化生态旅游的样板。将天台山、神仙居两个5A景区和正在创建5A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作为主要支点,以诗路、府城、仙山为主要文化内涵,以天仙配、唐诗之路等主题串联景点和相关体验,根据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设计一系列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高质量产品。

准确定位,强化台州滨海旅游形象


确立“山海台州、和合仙境”旅游形象总体定位。“山海”概括了台州的地理框架和旅游吸引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彰显台州山海兼得的旅游资源形象,从而提升竞争力。长三角城市群,地狭人稠,大山大海旅游资源相对欠缺,而这恰恰是台州的资源优势所在。主打山海牌,可以在长三角地区持续形成较大的品牌效应和互补效果。“山海台州”,作为大家熟知的文旅品牌,经过几年来的宣传推介,已为多数人所接受。此外,“山海台州”与“诗画浙江”相呼应,体现了台州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独特性符号。

“仙境”既强调了台州自然风光优美之特色,也与台州的“仙”文化相匹配。台州有“仙”也有“境”,台州“仙”的文化特色鲜明,不仅有仙居之名自带仙气,而且有天台山刘阮遇仙之神话传说和文天祥赞美台州“海上仙子国”的意境等等,说明“仙”在台州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以“和合”与“仙境”组合,也是对台州“和合圣地”城市形象的有机呼应,更充分考虑了旅游市场引力特征,有利于树立比较清晰的视觉形象。

和合文化是台州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台州是中华和合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合仙境”蕴含着和合美、崇高感和优美感,呼应“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大花园、新时代美丽台州建设这一美丽图谱。围绕“美丽”做文章,从美丽城镇到美丽乡村、美丽风景,上下贯通、一气呵成。

“风从海上来,旅游向东看”强化滨海旅游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发格局的变化、消费业态的升级,文旅形象的定位也需要与时俱进,重新提炼。以“风从海上来,旅游向东看”作为“十四五”台州旅游发展基本战略,能够不断强化台州滨海旅游形象,抢占大众旅游市场,尤其是年轻人市场。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滨海旅游人群中00后占21%,90后占比16%,80后占比28%,三个年龄层占据总人次的65%。其中00后群体占比明显,已成为滨海旅游新的消费主力。得青年者得天下,赢得年轻人,才能赢得台州旅游业的未来。


统筹布局,“三个打造”引领台州滨海旅游业发展


打造滨海旅游重镇,引领滨海旅游业态发展。首先,要强化台州中心城市旅游功能,使中心城市成为台州“H”型旅游发展框架中灵江旅游发展轴与东部海洋旅游带的旅游依托中心。其次,增强临海、三门、温岭、玉环城市对海岛的依托功能,注重加强城市与海岛旅游腹地各要素的流通与合作,提高交通便捷性。三是打造滨海旅游重镇。按照“海湾型、多组团”和“三轴三廊三片十六组团”的台州海洋发展空间布局,打造蛇蟠乡、健跳镇、桃渚镇、头门港区、大陈镇、黄琅片区、石塘镇、鸡山乡、海山乡、坎门等十个旅游重镇。四是积极布局建设滨海旅游带旅游集散中心等功能设施,丰富旅游咨询、特色住宿、美食游购等功能,连接高铁、公交车、自驾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网络化、便利化服务体系。

打造“千里沿海绿道”,引领陆岛联动项目开发。建设台州连接三门湾与乐清湾的滨海休闲绿道,既可作为连接南北交通道路,又能有效整合台州沿海的各类资源,促进沿海经济带建设,还可作为发展休闲健身旅游的重要场所。一是依托滨海县道、乡道,不断延伸滨海绿道体系,建设滨海休闲绿道南北轴线;二是借助海塘防台御潮建设,进行生态化改造,拓展海塘综合功能;三是整合周边景观资源旅游带,一线贯之,丰富台州沿海旅游的内容;四是以绿道建设为轴线,建设滨海休闲、体育、观光旅游产品;五是加快滨海绿道建设与沿线经济互动发展,带动沿线的农家乐、渔家乐、渔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六是以建设滨海绿道为示范,构画与延伸全市绿道体系。

打造“台州100”IP,引领陆海联动旅游产品开发。“一带两圈”与“台州100”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形象化表述。对“台州100”,还可以进一步赋予许多重要内涵,策划设计出“十四五”文旅工作的一系列抓手,比如,依据“台州100”文旅高质量发展目标,策划设计追求文旅服务100分、游客满意度100分的具体工作安排;编制着力打造台州100个优秀A级景区、100家精品名宿、100个特色休闲康养乡村、100个研学旅游产品、100道台州名菜、100个文旅故事,培养100位金牌导游的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等等。

需求导向,点线面结合打造台州滨海旅游新卖点


多模式融合,构建海洋文旅融合示范区。依托大陈岛、温岭石塘、桃渚古城、蛇蟠岛、大鹿岛、临海桃渚国家级地质公园,做足海洋军事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洋丝路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采石文化、海洋宗教文化、大陈岛垦荒文化、海洋艺术文化、海鲜餐饮文化、海塘水利文化文章,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升级文化资源活态展示,鼓励支持文化创新与创造,构建旅游主导功能的旅游景区型、旅游辅助功能的旅游产业融合型、旅游互动功能的旅游—产业园区互动型等多种文旅融合模式。

三区融合,打造滨海新时代美丽园区示范带。台州海滨带既集中了十多个产业园区,也拥有资源十分丰富的旅游景区,要坚持园区综合发展与产业带动的核心理念不动摇,将休闲化融入其中,打造多产互动和景区、社区、园区相融合的滨海新时代美丽园区示范带。台州沿海拥有1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上与产业园区呈现出旅游线路匹配性特征。美丽园区是园区在新时代开放平台建设的目标追求,旅游发展与沿海产业带具有互动促进关系。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以旅游功能倒逼陆海污染联动治理和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与景观改造,积极推动沿海本底资源绿化与美化升级。根植文化灵魂,推进文旅融合,凸显探幽访古、宗教朝觐、康养度假、激情运动、缤纷美食等康乐活力特色。深入推进滨海生态田园、绿色园区、美丽城镇、魅力乡村等美丽经济载体建设,景区、园区、社区共融推进,助推台州沿海产业带的产业园区生产生活特色美、绿色生态环境美,打造成为新时代美丽园区示范带。

重点引领,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海旅游先行区。发展滨海旅游,台州沿海各县(市、区)要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发展,同时要串珠成线,打包呈现。台州“北大门”三门处于全省“大湾区”中心地段,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禀赋,加上秀丽的海岸、鲜甜的美食、富氧的空气,要放大优势、挖掘潜力,加快打造“湾区旅游示范”。临海桃渚古城风景名胜区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为平台,挖掘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源优势,全面融入台州旅游市场,以管理体制创新为要务,与头门港、东矶列岛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综合型风景旅游区和旅游经济特区。椒江大陈岛是台州城市精神的发源地,要围绕“现代化海岛示范区”打造浙江红色旅游第一岛,围绕“海峡两岸交流示范岛”打造对台旅游高地,在“浙江生态渔业示范区”基础上打造以大陈黄鱼为特色的“海洋牧场”“海鲜美食旅游区”和“吃在台州”体验地。完善陆岛交通和码头、防潮、渔港、环岛公路等海岛基础设施,围绕“生态美丽岛”建设,打造浙东“海上花园”,切实发挥台州“旅游向东看”战略的龙头作用。温岭石塘半岛“大海、阳光、沙滩、石屋、渔港”特色鲜明,与其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相比也不逊色,要尽快制定石塘半岛发展总体规划,为石塘半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国民宿第三极”奠定坚实基础。玉环是台州南大门,以“海洋文化”“海岛文化”“海俗文化”和“移民文化”为引导,以“浪漫爱情”“文艺诗歌”“海洋文博“农旅美食”为主题,把玉环建设成浪漫之岛、诗歌之岛、神奇之岛、康养之岛,打造成中国美丽休闲海岛城、华东首选蜜月爱情岛、东海最美黄金海岸线枢纽、浙台经贸旅游交流样板区。

——发布于2021年3月12日《台州日报》

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103/12/content_106753.html